最近總感覺到身旁的資訊相關從業者因為 AI 技術的進展感到焦慮。
其實幾週前我也有同樣的感覺,那時 ChatGPT 剛釋出新的圖片生成功能,我很快就用它生成一些圖片,並分享在社群。但那幾天舖天蓋地的資訊讓我心情變得很浮燥,於是我才又意識到自己又陷入了 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。
這種情況其實過去也發生過。在我剛開始學習使用者體驗和介面設計時,各種 Blog 及 Medium 文章正盛行,每天都有上百篇新的文章產出。我還為此買了 RSS 的工具,訂閱了一大堆電子報,一早起來一定要瀏覽所有新東西。
對於在剛進入某個領域的階段,為了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,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。但當大量吞嚥知識的行為變得頻繁以後,就會不知不覺產生這種「因為害怕錯過某些知識」的焦慮。而且它還有另一個缺點,就是這些資訊也沒辦法好好地歸納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。
理想中建構知識體系的方式,就像長出一顆樹,它們會從某幾個特別重要的主幹延伸出來。如同我們在閱讀一本書時,相關的章節會收錄在一起。當我們對一個領域先有了基本的知識架構,未來在某個地方讀到相關的新知,才能自然地將它歸類,並使這個體系更加強健。若缺少了這件事,可能導致無效吸收。
所以我開始主動減少閱讀在網路上的相關資訊,甚至又開始到書店買了一些技術書(對,就是學習那些別人說會被取代的能力)。不能說 AI 的相關新聞都沒有價值,只是現在實在參雜太多販賣焦慮的資訊了。當重新拾起書本靜靜閱讀時,我知道這種踏實感才是我喜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