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是在騰訊,在實習快要結束的時候有一場述職報告,決定你能不能轉正,大家想當然都拼了命去準備。當時我論文還沒寫完,也還沒當兵,對這件事就比較佛系。
有一次和幾個正職的騰訊前輩吃飯聊到這件事,他就說你們也沒有必要一定非騰訊不可,在中國大陸只要在騰訊待過,去其他公司非常容易。
隔年我論文寫完,想趁當兵前再去實習一次。我還記得前輩說的那句話,所以就真的打開求職網站,從薪資最高的公司開始投。後來真的面上了一間實習薪水比騰訊還高的公司,他們為了讓我去深圳做一次正式的面試,幫我付了機票和住宿費用。我同時又面上了騰訊的另一個部門,但我選擇了這間新創。
那年的實習對我影響非常重大,因為在我快實習結束的時候,主管組織了一次去矽谷的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參訪,參訪的成員就只有主管、兩個正職設計師和我一個實習生。我們去了將近半個月,拜訪了 Google、Snapchat、Facebook、Amazon、Alibaba、Airbnb 等當紅的互聯網公司,也透過關係拜訪了直接跟馬雲匯報的高級設計主管 Paul。
當完兵後,這間新創又再度邀請我回去做正職設計師。作為一個剛入行的新人,我就負責了 DAU(產品的每日活躍人數)超過六百萬的產品。這款產品在我離職的時候 DAU 提高到了一千三百多萬,所以當年我獲得了最好的績效和 6 個月的年終。
而這樣的機遇在大公司裡是很難發生的。當時和我同期的設計師們,到了大公司大部分都在做很細化的工作,據他們所說,工作繁瑣且螺絲釘感很重。而我能夠用更全局的視角去看待產品和設計的價值,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。
但如果有人問我,剛出社會應該選大公司還是新創?我還是不會給他答案。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和追求都不同。有些人可能覺得穩定地發展、有好的生活品質比較重要,有些人更看重個人的成長。但我覺得一定要作為長期主義者去思考:當你把時間軸拉到十年,哪一個決策對十年後的你最有幫助,就選它。而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,就會得到應有的機會和回報。